<tr id="q2e2i"><small id="q2e2i"></small></tr>
    1. <ins id="q2e2i"><option id="q2e2i"></option></ins>
      1. 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乡镇动态
        旱天岭村史馆:留住乡愁记忆 助力乡村振兴
        来源:同心县河西镇人民政府 发表日期:2022-12-16

        村史馆作为一种地缘文化的载体,可以呈现一个地区的历史变迁,传承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。河西镇旱天岭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,注重挖掘村庄丰富人文历史内涵,打造了主题突出、内涵丰富、特色鲜明的村史馆,为实现“治理有效、乡风文明”注入了新动能。



        走进河西镇旱天岭村史馆,这里收集的老式水桶、水缸、水井等各种生活物品,展示了人们以往的生产生活轨迹。一张张村容旧貌、上学及出行场景的老照片,记录着家乡的时代变迁发展脉络。这些老物件、老照片,见证了旱天岭村群众走过的每一个历程,记录了乡村的历史变迁,也折射出了一个贫困小村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

        河西镇旱天岭村党总支书记 丁建华

        回想过去,展望未来,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“不管走多远,别忘了来时的路”。旱天岭村史馆既展现了我们由过去的条件困难变成现在的生活富裕,也体现出旱天岭村的飞跃发展,也能够让下一代看见我们过去艰苦的日子。

        旱天岭村史馆共分为三个板块,即《变迁篇“走出山沟沟、迈向新生活”》、《攻坚篇“蹚出新路子、过上好日子”》和《振兴篇“和美新农村、振兴齐发力”》,集中展示了2012年到2022年这十年时间里旱天岭移民村在党的惠农政策扶持下,在中核集团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倾力帮助下,当地干群一心、踔厉奋发、撸起袖子加油干,使旱天岭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目的就是为了赓续乡愁、留住记忆,告诫后人,感念党恩。



        村民闲暇之余,都喜欢到村史馆里看看。今年65岁的村民丁永贵,站在一张饮水机井的老照片前,回想起了当初的吃水时的困难,老人有着太多感慨......



        河西镇旱天岭村群众 丁永贵

        这就是过去我们丁家二沟的老家,这口吃水的井,人喝,牲畜也饮。现在和过去没法比了,过去吃的苦水,现在吃的自来水甜水。



        拍摄过程中,我们还看到了两组数据分析图。第一组数据是“2011年到2021年旱天岭村人均年收入增长速度”数据图。2011年旱天岭村人均年收入是1900元,随着逐年递增,到2021年旱天岭村人均年收入是10500元。第二组数据是脱贫攻坚实施以来,旱天岭村的贫困发生率。2016年旱天岭村贫困发生率是80.80%,随着逐年的下降,到2020年旱天岭村的贫困发生百分比已经降到了零。十年来,旱天岭村群众的年收入在逐年递增,贫困发生率在逐年递减。究其原因,除了党的各项惠农政策扶持,群众的奋力拼搏,还有帮扶单位和企业倾心倾力地帮助。



        中核集团派驻河西镇旱天岭村驻村第一书记 成思新

        2013年以来按照党中央的部署,我们中核集团开始定点帮扶同心县旱天岭村。9年来我们共投入帮扶资金2200余万元,产业资金将近6000万元。



       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派驻河西镇旱天岭村驻村第一书记 冉永安

        我们通过跑贷款和以奖代补的方式,扶持老百姓养牛,从2014年的6头牛发展到现在的2300多头牛,成绩可观。

        村史馆承载着记忆,凝聚着乡愁,也是村民情感认同与共鸣的窗口载体, 更是村庄对外宣传的文化名片,它属于乡村建设的一部分,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

        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新中国,没有共产党,就没有当今旱天岭村的不断发展和未来的全面振兴。小小的村史馆,在不断地传达时代的召唤,只有了解过去,才会知道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;只有记住过去,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,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更美好的未来!





      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        关闭: 打印:
        无遮挡羞18禁黄动漫网站
        <tr id="q2e2i"><small id="q2e2i"></small></tr>
        1. <ins id="q2e2i"><option id="q2e2i"></option></ins>